南宫28ng相信品牌

起飞重量183吨机动力为零!我国为何还要发展东风5B核导弹?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9 04:49:07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中国目前公开的最先进洲际导弹是东风-41,但与之相比,东风-5B导弹显得相对老旧且技术水平稍显落后,依旧在中国军队中服役。这引发了不少人的疑问,毕竟东风-5B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83吨,这么重的导弹显然缺乏机动性,因此只能依赖发射井发射。而相较之下,东风-41的最大起飞重量仅为60吨左右,能够装载在导弹发射车上,灵活性和机动性优势明显。那么,既然东风-41已经服役,为什么中国还要继续使用并发展东风-5B导弹呢?

  其实,继续发展东风-5B的原因主要有两点。首先,东风-5B虽显得落后,但它的性能仍然适用,并且在某些方面具备东风-41所没有的优势。其次,东风-41本身的生存能力已经足够强大。在核威慑方面,东风-41无论如何不会逊色太多。很多人认为,东风-41的核威慑力不足,主要是它的机动性较差,无法像东风-5B那样迅速展开攻击。事实上,这种看法过于片面。敌方想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也需要时间,通常情况下,这段时间足以让中国火箭军将东风-41导弹加注燃料并顺利发射。

  举个例子,如果中国与美国爆发核战争,美国首先发射大量洲际导弹对中国本土进行打击,这些导弹需要20到30分钟才能到达中国。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来说足够用来准备和发射东风-41导弹进行反击。因此,东风-41能够确保中国与敌国实现“互相毁灭”,即使敌方先发制人,中国也能以东风-41作为核反击武器对敌进行还击。

  此外,东风-5B相比东风-41还有技术上的优势。由于东风-5B的技术较为成熟,因此生产和维护成本较低。中国可以将东风-5B和东风-41搭配使用,在核战争初期用东风-5B进行对敌第一轮打击,然后将东风-41保持到后续的反击或其他战略行动中,甚至作为与敌谈判的筹码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东风-5B在一些关键性能上超越东风-41。尽管东风-5B的183吨起飞重量看似不利,但实际上,它更大的起飞重量为其提供了更强的载荷能力,可以搭载重量更大的核弹头。例如,东风-5B最多可以携带3吨重的核弹头,而东风-41则只能携带最大1.6吨的核弹头。这样一来,东风-5B能够搭载高达4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,而东风-41最大能搭载的核弹头通常为100万吨当量。同时,东风-5B的更大体积也使得它能够携带更多燃料,从而具备更远的射程。东风-41的射程为1.4万公里,而东风-5B的射程则可以达到1.5万公里,这为中国在面对敌人时提供了更大的战略灵活性。

  至于东风-5B的生存能力,很多人认为它只能在发射井内进行发射,因此容易成为敌方打击的靶子。实际上,这种看法并不准确。首先,洲际导弹的发射井可以建造得异常坚固,甚至可以承受核爆的攻击。也就是说,敌人要摧毁一枚东风-5B导弹,至少需要用上一枚洲际导弹。站在“一换一”的角度来看,这种损失并不算惨重。

  其次,东风-5B的导弹发射井不仅仅局限于地面,实际上可以隐藏在山体或者地下。早在2011年,媒体曾报道中国已经建设了一条“核导弹储存隧道”,这条隧道长度达5000公里,储备了约3600枚不同型号的导弹。此外,中国的“地下核长城”传闻也很广泛,认为中国拥有一条庞大的地下隧道网络,能够隐藏大量洲际导弹。即使敌方用核武器摧毁中国地面设施,中国依然可以利用这些地下设施保存大部分导弹力量。而这些地下设施可以与部署在各地的导弹发射井相连,敌人根本无法摧毁所有的导弹发射井,因此东风-5B的生存能力不容小觑。

  另外,中国还可以通过构建“导弹井阵列”来提升东风-5B的生存能力。如果多个导弹井密集排列,敌方就很难将其全部摧毁。因为如果敌人试图通过多个洲际导弹攻击这些导弹井,它们的冲击波会干扰到其他导弹的精准度,从而导致部分导弹的攻击失败。而且,一旦敌方进行逐一摧毁,这时候中国的核反击已经开始,东风-5B的威胁依然存在。

  在技术层面,东风-5B的成熟度还使得中国能够在其基础上研发出更多型号的导弹。例如,2017年中国成功试射了东风-5C型导弹,该导弹采用了分导式弹头,可以一次发射10个小型弹头。如此的技术积累不仅保证了东风-5系列的未来发展,也为未来可能研发更远射程、更强载重能力的导弹奠定了基础。甚至有可能出现射程达到2万公里、能够搭载100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东风-5系列导弹。

  总的来说,尽管东风-5B看似已经过时,但在中国的核力量战略中,它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

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

搜索

 谷歌地图 百度地图